长江日报:20年铸“中国制造”品牌,华工科技:借市场化变革不断提升竞争力 -凯发网站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下载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下载 动态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长江日报:20年铸“中国制造”品牌,华工科技:借市场化变革不断提升竞争力

2019-07-30
播报新闻

凡是路途,都有坎坷,凡是航程,都有逆风,以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28日,华工科技迎来新的历史坐标——今年是华工科技成立20周年,从一家年营业额不足8000万元的校办企业,到去年营收超过50亿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转变不可逆,产品向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不可逆的时代背景下,华工科技一路走来,始终以好的产品、好的市场、好的管控坚持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校企体制改革进入倒计时,已经孵化成熟的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运营。

华工科技是全国第一个开设激光专业的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作为高校背景的华工科技承担起一些国家尖端科研项目,在激光技术及传感器领域,代表国家竞争力,但同时,作为市场主体,早已上市的华工科技经过20年的努力,经营团队更加成熟、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各种制度更加有效,早已成长为无惧改革、勇立潮头的市场化高端装备制造及服务企业。

20年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华工科技潜心铸造“中国制造”品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上刻下名字;下一个20年,潜力无限、青春有为的华工科技,将再度引领改革潮流,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产品和凯发k8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十年:经历两次产业结构调整

“校办企业”到经营质量全面提高的上市企业

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对已成各自领域龙头的四家校属企业——华工高理、图像、开目、激光进行改制重组,组建华工科技,马新强任首任总裁。

这位掌舵人似乎预示了这家企业的未来文化——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

从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毕业的马新强留校后一直从事科技成果转让工作,后在33岁时上任校办企业华工激光的总经理,早在20多年前,他就清晰认识到必须走市场化道路:“中国不缺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缺的是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经营者,‘激光必须走出实验室’。”

2000年6月,华工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高校上市企业,也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新股上市当日开盘价、收盘价、涨幅的最高纪录,被誉为“2000年最牛的高科技股”。

上市后往哪儿走?马新强用了10多年完成这道选择题。以科研开发为主的校办企业,终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企业。

这期间,企业经历过两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通过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相继剥离与主业无关的项目,开始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以“光电子、光信息”为核心的主营业务;第二次彻底剥离了与主业不相关联的业务,形成以激光技术及其应用为主线、投资发展传感器的业务格局,即激光先进制造装备(华工激光)、传感器(华工高理)、光通信器件(华工正源)、激光全息防伪(华工图像)。

2000年,华工科技成功收购全球切割系统知名企业澳大利亚farley-laserlab公司,成为行业内最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2003年,华工科技搬离校园,来到有着6000平方米研究中心的现代化科技园……一家管理效率高、资产质量高、经营质量全面提高的龙头上市企业,逐渐长成。

 

第二个十年:持续创新不停步

从产品制造为核心向“制造 服务”转变

2009年时,华工科技对外宣布:将逐渐退出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的行业与领域,集中兵力,攻坚激光、传感器主业。

同年,我国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华工科技在那一年推出了国内首条白车身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同时开始布局汽车电子。

10年聚焦。目前,在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领域,华工科技拿到了全国九成市场份额;面向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智能加热控制系统,全球只有华工科技和德国两家企业可以做,前者占到了国内60%的市场份额。历经12年技术攻关,华工科技在全球汽车制造技术史上拿下5个首创,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此领域40多年的垄断历史。

自1999年成立以来,华工科技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先后诞生了50多项“中国第一”,包括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台工业级紫外激光器、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套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系统……“比如切割设备里的焊接头,海外购进一个要近60万元人民币,现在,华工科技能自己做了,未来,在视觉识别、核心软件等软硬件上,还将继续争取自主研发”。通过开放式创新,华工科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出紫外纳秒、皮秒、飞秒激光器,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加热控制系统等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产品与技术,参与设立云岭光电,推进高速率光芯片产业化。

同时,华工科技提出“向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战略,将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制造 服务”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价值链,面向汽车、3c电子、工程机械、家电等重点行业推出“激光 自动化 信息化”凯发k8官网下载的解决方案。

 

 

下一个十年:不断批判、进化自己

从具备国际竞争力到成为国际一流品牌

今年6月,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而早在去年,华工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募集了18亿元,项目之一用于包括5g及云数据中心光模块在内的研发及产业化。去年9月,华工科技光通信业务所属的华工正源已获得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华工正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从光芯片到封装到器件再到光模块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国产光芯片的研发进度也已赶上国际水平。

不光只有“一招鲜”,旗下板块各个过硬,华工科技在核心业务上超前布局产业链。

“不仅是光源,切割头、数控系统我们做了布局,包括激光智能装备中的传输系统、运行控制软件、运动控制平台、伺服控制器,我们均已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光通信业务也一直在发展垂直整合能力”。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一个又一个走向市场的国内领先产品,让华工科技不仅牢牢站在国内市场前列,还走出国门服务全球500强:打造了越南当地首条激光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是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业务收获的最大一笔海外订单,满足了当地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子公司华工高理与韩国三星集团在家电领域达成合作,这相当于拿到全面打开韩国家电市场的“钥匙”。

截至目前,华工科技产品出口欧美、日韩、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近5年海外销售平均增长40%以上,华工科技的“国际化版图”日益清晰。

2016年,华工科技新logo启用,简洁的“hgtech”通过特别设计的专用字体,体现工业企业稳固感的同时,增强亲和力,更具国际范儿。

中国制造企业历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正在逐步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华工科技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正主动挑起大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马新强说,华工科技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个目标: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现在,华工科技已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品牌。

 

20年,干好一件事——华工科技的品牌秘密

武汉高校校办企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年和华工科技同一时期诞生的校办企业,很多早就已经销声匿迹,最后,武汉地区留下5家成功上市的校办企业,其中,华工科技规模最大,年产值有60多亿元,其余企业产值多为10多亿元。为什么是华工科技?

在光谷——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20岁的华工科技,见证光谷30年,是最早驻扎光谷的企业之一,从现存活的200多家激光企业中脱颖而出,旗下华工激光成为领头羊企业。为什么是华工科技?

近十年来我国的众多汽车制造厂纷纷开始应用激光焊接来进行白车身的焊接,包括大族激光在内的多家激光巨头投身该领域,而华工科技进入国内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工装设备领域,不过短短9年时间,华工科技在汽车车身焊接业务上已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为什么是华工科技?

无论从哪个角度,华工科技为何总能从行业或区域脱颖而出?

 

一个人带领一群人

“让价值贡献者站在舞台中央”

4月30日,华工科技在公司“瑞园”发布20周年icon,启动周年庆系列活动。企业董事长马新强介绍,该区域是公司回馈给广大员工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公司将矢志不移地落实“让价值贡献者拥有更多获得感,让价值贡献者站在舞台中央”这一理念。

2017后6月,在华工科技七届一次董事会上,马新强连任董事长并兼任总裁、党委书记,三职“一肩挑”,公司副总经理由6名精简到3名。对于这轮人事调整,马新强主动解释:要效益不要“面子”,希望和团队一起将公司带入高质量发展的通道上来。

高管在缩减,人才却在增加。该企业加速引进人才,全面推广“猎鹰计划”,在保障业内顶尖专家待遇同时,公司与相关专家一起成立新公司,成立新平台,提升公司上下游核心竞争实力;瞄准工程师红利逐步释放的趋势,、每年从985、211高校中选拔20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公司人才队伍中。在这些新员工中,公司会选拔40名进入一年一届的青苗班培养,然后再通过不少于5年的成长历练,择优进入菁英班,进入中高层储备人才;鼓励员工内部创业,通过薪酬变革、精准激励,激活干部、员工活力。

“组织的目的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马新强对此感到欣慰。一群自我驱动的创新者,将共筑一个伟大企业。

 

做好一件事——让企业发展不竭

“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上季度,华工科技在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上宣布已成功交付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其子公司华工正源已经对5g光模块的产品进行了全方案、全场景的应用覆盖。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表示,今年上半年5g光模块会加大供货量,预计2021年将达到供货高峰。

这家现有800多名员工、厂房面积超一万平方米、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批量有源器件和光模块生产线的企业,在10多年前,却绝对算不上成功。 

正源刚成立不久就碰上了光通信泡沫破灭,2015年,虽然当时4g光模块出货量已排到了全球前三,但同行间的价格拼杀使得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安于现状,将再次面临生存与否的考验,这个时候,正源一方面坚定推行精益生产,确保单位产出效益高于同行,另一方面将资源集中投放到了5g前传用的25g光模块的预研,正是因为有了3年的时间积累,在客户5g预商用的产品送样测试中,只有华工正源一家一次性通过,实现了弯道超车。如果在产品生成上不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华工科技今天会怎样?

“相对规模而言,我们更看重效益的提升”,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华工科技有无数次机会涉足房地产,但20年坚守产业,立足产品,是因为清醒认识到,企业的初心是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实现企业效益,全面提升经营质量。“华工科技要成为一家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百年企业”。马新强期待。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