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路正宽 -凯发网站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下载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下载 动态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路正宽

2010-03-09
播报新闻

         这些天,刘玺一直忙着成立一家电子科技研发企业。这个放弃了深圳某大型电子公司万元月薪,毅然选择返乡创业的小伙子对满脸不解的父母说,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去那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刘玺是东湖高新区人才集聚效应的缩影。2009年12月8日,东湖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后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由此找到了发展的新起点。

 

        “先机”形成产业带动新磁场

 

        今年2月21日,华工科技激光企业实验室里,奇瑞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们与华工科技的技术人员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我们与远在安徽的奇瑞汽车合作开始得很早。”华工科技副总裁闵大勇向记者介绍,2006年,奇瑞购买了华工科技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柔性标签激光打标机,用于车身与发动机打标,应用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此后,华工科技的众多激光产品进入了奇瑞生产领域。

 

        近些年,以华工激光为代表的“光谷激光团队”,在源源不断地输出产品的同时,悄然形成一个强大磁场,吸引着中部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发展。

 

        楚天激光———激光医疗设备领先国内,进入郑州、合肥、南昌等城市大型医院;团结激光———国内最大激光切割机生产商,在安徽、河南等省建立激光设备连锁加工站,解决了大量企业为偶尔需求而花大价钱购置设备的难题……均已前来落户。

 

        2009年8月,东湖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主干企业之一————中冶南方,与江西新钢合资组建的高附加值冷轧产品中试基地开工建设。“这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做强钢铁主业的战略举措。”中冶南方董事长项明武说。

 

        这两年,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冶南方对冷轧及硅钢所有生产线进行了自主研发。但是,缺乏工艺装备的研发与中试基地,更缺少设备成套的开车培训基地。

 

        而此时,产品结构单一,无法生产国内市场上大量需要的优质、宽幅的热轧冷轧薄板钢的现实,让江西最大的钢铁企业新钢集团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紧迫。

 

        对未来相同的战略期许与追求,使双方携起了合作之手。该项目总投资逾40亿元,一期工程为年产40万吨规模的冷轧无取向硅钢,二期工程为年产15万吨规模的高牌号高磁感无取向硅钢,三期工程为年产8万吨规模的高品质硅钢,预计在今年年底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近百亿元。

 

       东湖高新区另一主干企业凯迪电力,则在山西建设平陆凯迪风力发电项目,不需要消耗水资源,也没有污水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先发”崛起新兴产业集聚群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被批准成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东湖高新区为主要产业集聚区的武汉新能源产业,一直保持年均36.5%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太阳能光伏、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优势不断凸显。

 

        “湖北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丰富资源。”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在接受采访时说,“而且东湖高新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智力密集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一批在新能源方面具有相当研发实力和技术储备的院校企业云集于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

 

        抓住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市场机遇,近几年,东湖高新区以技术研发为先导、产业发展为核心,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多业并举”,招商引资与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两翼齐飞”。

 

        漫步东湖高新区滨湖路周边,迪源光电、富士康、华灿光电、元茂光电、光谷电子等多家led研发及生产企业在此形成了一条新光源产业带。短短2年,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从外延片生产、芯片制备、封装到应用产品为一体的led产业链,其中大功率led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太阳能电池制造、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等方面,东湖高新区更是快步前进,大放异彩。

 

        2009年4月,东湖高新区与世界惟一掌握直拉带状多晶硅片技术的美国eslr公司、珈伟太阳能公司,就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项目签署三方合作协议,eslr在光谷建厂,总投资4.5亿美元,为珈伟公司提供世界独有技术生产的硅片。2010年一期建成达产后,新增产值可达20亿元,光谷将形成完善的“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工程”产业链。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已有近100家企业涉足新能源产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2009年产业突破了100亿元。

 

        在光谷生物质能发展方面,一方面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拥有凯迪控股、都市环保等大型能源环保企业致力于生物质能领域;另一方面高新区在装备制造及工程设计、承包上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武锅、长动、天元等都是在各自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

 

        另外,在核能、氢能发展方面,也有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汇新工程、中组控制、武汉理工新能源、银泰科技、力兴电源等企业鼎立。

 

        2008年11月,光谷正式启动了继光电子产业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国家级的产业项目———光谷生物城建设,投资超百亿元,到2020年产值有望达到1300亿元。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生物城建设一周年来,光谷生物城招商引资洽谈项目共232个,160余家企业入驻,投资总额300亿元,已有33个项目开工建设,平均每月开工项目近3个。

 

        目前,光谷生物城的基本建设已投资36.6亿元,形成了生物产业创新基地、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4大园区。

 

        在光谷生物城建设的带动下,光谷生物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9年完成企业总收入逾200亿元,同比增长22%。

 

        与此同时,光谷金融港的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一个全国性的金融客户服务中心正在这里形成。

 

        据介绍,去年以来即有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联、光大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入驻。其中,先期入驻的交通银行华中金融中心、招商银行信用卡武汉营运中心已招聘2000多名员工,并面向全国开展业务。

 

        “先行”催动自主创新大浪潮

 

        16年前,陈义龙拎着皮包、怀揣图纸,起家创业。在一片质疑声中,他用自主开发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创办了凯迪电力,如今这家企业已成为国内行业走向的标杆。“人才就是企业创新的车间。”陈义龙说。

 

        创新成为创业者在光谷撬动知识财富的内核。

 

        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光谷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光传输系统,主导制定了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80项、行业标准110项。先后成立了激光、半导体照明、地球空间信息、3g等10个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一大批企业已经和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目不暇接的“全国第一”、“世界影响”,使得东湖高新区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仍然以43.4%的惊人速度实现了跨越增长。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复东湖高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国继北京中关村之后的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表示,光谷的目标着重于培育一批“国际领先、世界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东湖高新区的制胜利器,就在于“先行”。

 

        为企业开放国家实验室,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做媒人”,用信用激励、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等方式,搓合技术和资本;通过信息收集、政府股权投资引导等,催产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实施“人才特区”,聚集一批科学家和高端领军创业人才;编制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目录,扶持新兴产业“上马”———光谷的创新之举屡屡可见。

 

        “未来,一个城市竞争的核心,并不在于生产多少钢、造出多少船。”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今后,武汉的城市发展在于科技、品牌、人才的较量,而东湖高新区已经先行一步。

 

        目前,武汉正在谋划15个新兴产业,绝大多数是低能耗、低排放、高智力密集型产业,其中70%以上落脚点在光谷。

 

        “先试”抢占速度发展制高点

 

        199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2009年,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达2200多亿,是1991年的500多倍,带动了湖北省及武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在中国南部,比较科技资源密度和科技创新程度,武汉东湖名列前茅。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仁不让。”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言语中有着丝毫不掩饰的豪气。

 

        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将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又一次拉上了高速列车。

 

        “通过示范区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新的体制机制,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示范,创造经验。”

 

        显然,“作出示范,创造经验”,这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职责,也是其发展的方向。

 

        东湖高新区,有着“作出示范,创造经验”的先发基础和条件。

 

        2001年,东湖高新区被原国家计委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6年,被科技部列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之一。2007年、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8年,科技部批准武汉成立全国惟一的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

 

        与此同时,东湖高新区实施了第一家央企股权激励试点,率先构建了一系列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技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里创业氛围浓厚,建有各类孵化器11家,聚集企业1万多家,每年平均新增企业近2000家。先后出台了“人才特区”、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推行阳光政务,打造中部投资洼地,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

 

        光谷拥有广阔的产业承载空间,也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探索空间。在股权激励、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充分运用“先行权”。

 

        “光谷还承担了建设有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重大任务。”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传铁说。

 

        据介绍,东湖高新区正争取证监会尽快批准“新三板”市场交易,帮助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支持商业银行在光谷设立专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专业支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开展信用贷款、科技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业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服务。

 

        东湖高新区在该领域已有成功尝试。截至目前,光谷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等境内外上市的公司已达26家,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超过17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的投人超过400亿元。 

 

        如今,东湖高新区内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完成原始积累,初步实现技术产业化及市场培育,迫切需要利用大量资金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新三板”、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手段,符合科技企业轻资产、少资金的特点,将会带来有益尝试。 

 

        湖北省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新三板”等金融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对科技企业的激励作用已立竿见影,外部资本因政策导向不断向园区聚拢,“示范”的招牌效应将很快显现。

 

        新闻链接:

网站地图